金属经过冷加工塑性变形后,因其内部晶界破碎是晶核产生的地点,以靠破碎晶界产生晶核,晶格畸变产生滑移面碎片,在常温时变到原来形状是产生晶核的地点,所以存在内应力,因而是不稳定的,它有恢复到原来稳定状态的自发趋向。
但在室温下,原子的活动能力很弱,性能恢复过程很难进行。将冷变形的金属进行加热,使原子的活动力增强,促使晶核长大形成晶粒,使其发生组织与性能的变化,这种变化过程有如下三个阶段:
1、回复阶段
当加热温度不高时(低于Z低再结晶温度)原子活动能力尚低,虽然有微小运动,但不能引起组织的明显变化。
由于原子已能做短距离的运动,使晶格畸变程度大为减轻,从而使内应力大大下降。但金属组织无明显变化,所以机械性能变化不大,这个阶段称为回复阶段,也称去内应力退火。
2、再结晶
冷变形金属加热至较高温度时,由于原子活动能力增强,形成一些晶格方位与变形晶粒不同,内部缺陷较少的等轴(各方向直径大致相同)小晶粒。
这些小晶粒不断向周围的变形组织中扩展长大,直到金属的冷变形组织全部消失为止,重新变形为等轴结晶,同时消减其应力,这个过程称为金属的再结晶。
冷变形金属经过再结晶,将由于冷变形而产生的晶格畸变等缺陷及内应力完全消除,因而强度、硬度下降,导电率增加,塑性和韧性大大提高,冷加工硬化状态完全得以消除。
3、聚集再结晶
冷变形金属在刚完成再结晶过程时,一般都能获得细小而均匀的新的等轴晶粒。随着加热度过分提高,或者保温时间过分延长,再结晶后的晶粒还要互相吞并而长大,使晶粒变粗,机械性能也相应恶化,这个过程称为聚集再结晶。
这种粗晶粒金属的机械性能也相应变坏。所以过高的加热温度或过长的保温时间均能引起金属“过烧”或“过热”。导致强度,特别是塑性和冲击韧性降低,引起脆断。